偶像明明样貌绝色,却只留下《末代皇帝》《蝴蝶君》《龙年》等寥寥十余部作品可供舔屏;
以尊龙的天赋、美貌与努力,时运本该待他更好。如今,粉丝却只能靠B站混剪,一遍遍想象《情人》《艺伎回忆录》中若有他,会是何等模样;
自2012年《盛唐危机》搁浅,尊龙彻底不再营业。决绝得近乎残忍。粉他惟有靠考古挖坟,近照正脸都不肯施舍一个。
最苦涩的是,明明嘴上嚷嚷“又是想睡龙叔的一天”,若把真身放到面前,恐怕大半粉丝会踌躇不前。没办法,极致之美,往往令人自惭形秽。
尊龙火于翻红,是被埋没者的重见天日。也是互联网信息留痕、无界传播与网民审美升级和怀旧杂糅的产物。
不识他时,白古、金城武、吴彦祖、严屹宽都可入眼。一见此君误终身,不少网民惊觉,原来顶级五官者,亦可被他衬为俗物。能问鼎“亚洲洲草”的人,定是顶级颜值与气质相互加持的宠儿。
剑眉清目,鼻挺如刻,白齿如皓,人中偏长有清凛气,w形薄唇是禁欲系。在西方骨相上,尊龙完美融合了东方皮相。在他的黄金期,邪魅时是性感尤物,沉静时是谦谦君子。
正如国家博物馆讲解员河森堡形容的:“是一把镶了钻石的宝剑,和诗集一起被深藏在金丝楠木的书柜里”。
白耳族苗人中出美男子,仿佛是那地方的父母全会参预过雕塑阿波罗神的工作,因此把美的模型留给儿子了。族长儿子龙朱年十七岁,为美男子中之美男子。这个人,美丽强壮象狮子,温和谦驯如小羊……其他的德行则与美一样,得天比平常人都多。
提到龙朱像貌时,就使人生一种卑视自己的心情。平时在各样事业得失上全引不出妒嫉的神巫,因为有次望到龙朱的鼻子,也立时变成小气,甚至于想用钢刀去刺破龙朱的鼻子。
女人不敢把龙朱当成目标,做那荒唐艳丽的梦……任何一个女人都不会把神当作自己的恋爱对象。因此这位神一样的美男子就会在人群中感到孤独与寂寞,因而他只能祈求神来帮助他。
33岁时的《龙年》美颜盛世,可甜可咸,无时不C位,他饰演的乔伊泰把白人男主衬成了背景板。那时的尊龙是《第一炉香》中浑然天成的乔琪乔。真配得上“陌上人如玉,公子世无双“。
(尊龙饰演的华人黑帮老大Joe Tai,被当时西方观众视作“最帅黑帮老大”、华人版“教父”。日后港片中的西装革履大佬风,脱胎于此。)
溥仪孤独清冷,一生无萍,像极了尊龙的前半生;即使落魄潦倒,也不失矜贵自持,像极了尊龙的后半生。
尊龙把导演想呈现的溥仪,诠释得近乎完美。所有的门他都推不开,所有的人他都追不上。无一帧不贴合、无一帧不经典。
唯一缺点大概是,演员让真身“失真”了。若末代皇帝真长这样,估计全国少女会众筹为清朝续命几年。
这里的尊龙大部分是男扮女装。脸上的冷峻线条,本是行走的荷尔蒙,偏一双美目是女性化的。眼波流转,身段万方。中和起来,人间绝色。
(《蝴蝶君》改编自一个真实故事,尊龙饰演的宋丽玲原型,是曾在法国被判间谍罪的中国京剧演员时佩璞。他与法国外交官相恋近20年,后者竟不知他是男儿身。最终间谍身份暴露,两人被捕。)
囚车中,当他最终以男人之身求爱而不得时,讲真,屏幕外的观众都要心疼哭了。
生于香港,是个弃儿。被残疾女人收养,7岁被送入梨园作学徒10年。17岁孤身赴美,打零工学语言,考入美国戏剧艺术学院。
从百老汇舞台剧起步,唱作打俱佳,京剧、歌剧、英语粤语无不精通,法语亦可,可导可演。舞台剧《铁路与舞蹈》,曾获第25届奥比奖最佳表演奖。
他跑了10年电影龙套。为竞争一个售票员的角色,他必须等几个小时,手里一张纸条,上面只有一句台词:“请拿好您的票。”他第一部担纲大银屏主角的,是遮蔽颜值、没有台词的原始人。凭《龙年》提名第43届金球奖最佳电影男配角奖,凭《末代皇帝》提名第45届金球奖最佳男主角。
(尊龙饰演《冰人四万年》时,高难度动作无需替身,无一句台词只用眼神精准传递情绪。)
他没有得过奥斯卡。但在上世纪80-90年代,白手起家,直接发迹于好莱坞的尊龙,已是华人演艺界的“无冕之王”。
(携《末代皇帝》参加奥斯卡颁奖典礼时的尊龙,是他演艺生涯的高光时刻。《末代皇帝》狂揽当届9项奥斯卡,最佳男主角奖花落旁人。)
熟悉尊龙际遇的人,很难不替他唏嘘:从世俗意义上,他有资本获得的比现在多得多。哪怕纯粹为观众,尊龙能多留一些作品,也是人类财富。人们不明白,上帝既然肯花十二分的心思雕琢他的脸,为何不能花几分心思雕琢他的命运?造物主仿佛始乱终弃,空留围观者扼腕叹息。
一代“华人之光”,终成美强惨。绕不过去的《霸王别姬》,大概是尊龙命运的转折点。
尊龙辞演《霸王别姬》,原因众说纷纭。荣粉说龙粉“碰瓷”,龙粉把徐枫、陈凯歌骂惨。说到底,这是内地、香港与美国电影产业的种种发展不同步、信息不畅和合作不顺,导致的憾失良缘。
程蝶衣一开始就属意张国荣。张辞演后,制片人徐枫找到尊龙、达成了口头合约,甚至已开始官宣。尊龙喜欢这个角色,因为“程蝶衣就是我”。为此自降30万美金片酬,并已投入扮相练习。
然而,《末代皇帝》后的尊龙,是好莱坞一线。身价是经纪公司根据美国市场决定的。即使降低后的150万美金片酬,也是张国荣的三倍。这让《霸王别姬》预算成本翻了番。制片人本已心中憋屈,偏偏徐枫近距离见到尊龙后,大呼后悔,认为尊龙“线条太硬”“完了完了”“几晚睡不着”。已有就坡下驴之意。
恰在此时,尊龙经纪人提出详细合约条件,“运狗”“过海关”等待遇,在好莱坞也许稀松平常,在当时内地电影剧组不啻天方夜谭。于是,剧组放弃尊龙,再次力邀张国荣。哥哥又把档期排开,最终成就荣版程蝶衣。
代入制片人视角,她当时的选择未必不对。彼时,中美电影工业发展阶段差距太大,浸淫其中的演员与制片人,如“夏虫不可语冰”。
但尊龙又有何错?《霸王别姬》终是亏负了他。尊龙为此推掉的,是法国电影《情人》。以及他在内地的名声。
资讯尚不发达的时代,一个电视访谈、几句话,便可左右口碑。“为一只狗错失《霸王别姬》的演员”,令尊龙口碑坠入泥淖。
(尊龙推掉的电影《情人》。梁家辉在其中大放异彩,成为一代东西方女孩的性幻想对象。)
张国荣的脸,圆润幼态、有孩子气,让程蝶衣的“说好了一辈子,少一分、一秒、一个时辰,都不算”,极其有说服力;尊龙是浓颜系帅哥,女装扮相妩媚成熟,演惯畸恋的杰瑞米可接得住球,换张丰毅未必压得住。
(《蝴蝶君》剧照,男主杰瑞米演过《洛丽塔》。导演有意让女装尊龙保留一些男性特征,寓意男主内心知道宋丽伶是男人,一直在自己骗自己。)
但以尊龙的个性,“假霸王”他绝不会演,他要的是“真虞姬”。尊龙曾在一次访谈中说:
做艺术家这点,程蝶衣与尊龙有着灵魂层面的惺惺相惜。更何况,若尊龙演段小楼,日本人能放过对霸王的垂涎?颜值上太不合逻辑。
“有人用童年治愈一生,有人用一生治愈童年。”《末代皇帝》后,粉丝宁愿他stay foolish,stay hungry,但吃穿不愁之后,尊龙开始任性接戏,启用“不给他压力的”经纪人。只接不重复的、打动他的角色,不管制作大小,不管是否精良,内地优先。尊龙从小孤苦寂寞,缺乏温暖,飘如陌上尘。他骄傲、敏感、害羞,渴望认同、寻求光源、追求极致,又心思纤细,艺术上极度坚持。
拍《末代皇帝》时,他会与贝托鲁奇争论:“你要尊重我,我是一个演员。”他也会凌晨两点,给陈凯歌打电话,不顾时差地讨论他要准备些什么。
而给他耐心、温暖和陪伴的人,哪怕是邓建国般“炒作大王”,也能让尊龙付出信任,代价是他的无上光环。
时代变了。人们需要的是好合作的演员,尊龙将自己视作艺术家。残酷的是,以尊龙早年在内地市场的知名度,撑不起他的高要求。被几番耍弄后,岁月败了美人,尊龙彻底遁世。
剥离粉丝滤镜看,尊龙也不是无限适配的。他与内地文化始终有隔阂,这影响了他的角色塑造。
再爱尊龙的人,多少也会选择性回避他在2000年前后,被邓建国拽来拍摄的《康熙5》《乾隆与香妃》和《自娱自乐》,视作“黑历史”。不能怪观众。尊龙在里面光环黯淡,艺术水准并不比张国立、张铁林高明多少。因为他的文化语境,主要是欧美系的。京剧仅能塑造他的爱憎是非,不足以弥补他在中文语境——主要是内地语境的文化缺失和心理疏离。
(上面好莱坞镜头下,尊龙一举一动皆具质感。与下面《康熙5》中仿若两个次元。)
尊龙的普通话不好,早年更明显。“星期六夜狂热”和“我做一个咚”,是龙粉论坛上绕不过去的梗。虽然人们绝无恶意。53岁拍摄《自娱自乐》时,尊龙的普通话依然违和。放在广袤农村大地上,仿佛港商在体验生活。2012年,曾在《盛唐危机》中担任尊龙助理的up主透露,他每天要给尊龙读剧本,提示他理解角色;表演过程中,尊龙会停下来,轻声询问自己理解得对不对。那时,尊龙60岁了。
近年,尊龙的普通话多有进境。但其与内地观众,多少年、被动性地缺乏共振,使得他对角色的文化理解,多少也是异域式的。在内地市场,他仿佛一个异乡人。
(2012年,60岁的尊龙拍摄《盛唐危机》。结果剧组问题重重,气走导演。内地观众丧失了可能最后一个在大银幕上看到尊龙新片的机会。)
这种格格不入,有时是致命的。比如,他的台词魅力,多因配音而损失殆尽。天知道他的声线多有磁性,说英语有多古典性感。
如果你听过尊龙配音的《Five Chinese Brothers》,一定知道我在说什么。短短25分钟,路人可当作听力教材,粉丝直接耳朵怀孕。
他的表演,本该如银碗盛雪。一个个毫无深度的角色,浪费了他的一身故事。在上述国产影视剧中,观众难以get到他与芸芸众生有何不同,尚不知对尊龙来说,已是焚琴煮鹤。
(在国际名导镜头下,30多岁的尊龙从黑帮大佬到落魄皇帝,无一不可出色驾驭。)
比如,矜贵气让他适合邪魅笑、抿嘴笑,偶尔露齿。龙猫笑在青涩时无往不利,中年之后就容易“破功”。
不少直男认为,尊龙的半侧颜、侧颜高于正颜。的确目光毒辣。尊龙的正面略有颧骨外扩,脸型清癯时,完全不是问题。一旦中年发腮,多一丝肉都显腻。这时适合他的扮相是简约大气,往癫俗里走是死路一条。2000-2010年是他的颜值崩坏期,黄头发、花衬衫完全是“王子落草”。
最适合尊龙的,无论何时,都是黑发背头、黑衣白衫、三分威严七分沉郁。年轻时邪魅带感,中年后不怒自威。
40岁后的尊龙,一度忽胖忽瘦。拍摄《乾隆与香妃》时,他的面部脂肪消褪,骨相水落石出,五官愈发西化。剧中简直像是两个少数民族在谈恋爱。
(《乾隆与香妃》剧照,演员是认真的,无奈选角就不对,剧本不行,服化道也粗糙。)
虽然不会被浮名所绊,但尊龙的确是想过入世的。彼时的他,需要成熟的经纪规划,需要完善的电影体系,需要嵌合其身的角色和不输原声的配音,甚至需要懂他的导演和市场审美的养成。否则,除了暴殄天物,我想不出尊龙的其他命运。
霸道经纪人:买!什么都可以买!把厨师买下来,你去哪里拍戏,就在哪里给你做寿司。
霸道经纪人:我不要你觉得,要我觉得。听我的,你不要闹,就这样,听我的。
霸道经纪人:你的颜值下降,你有很大的责任,把头发染回黑色,刘海撩起来,换掉花衣服!我帮你解决!
龙叔:我想回国演喜剧,想完完全全跟中国人合作,中国的导演很有才,故事很有意思。
霸道经纪人:不行,什么都有万一,你不能说基本上是。万一碰到没品的呢?这件事我一个人说的算,没的商量。
《蝴蝶君》之后,尊龙再未在国际大制作中担任主角。几部内地剧,又将渴望被中国人熟悉、认可的他拉下神坛。看着现今“三无”鲜肉们一骑绝尘,美貌与实力并存的男神却晚景落寞,换谁不是意难平?
(尊龙年轻时在日本杂志上的硬照,从牙齿到笑容,完全是欧美式的。邬君梅回忆第一次见到尊龙:“从没见过一个人笑得这么好看,从嘴角咧到耳朵。”)
时代总是伴随着各种错过。矜贵如尊龙,到底是凡人,命运之手和因缘际会不会放过任何一个。尊龙的美,曾跨越东西方,是上世纪末文化资源被少数精英高度垄断时筛选出的演员,是不败克拉克.盖博、格里高利.派克级别的美。他正确的发展路径,应是继续在好莱坞和欧洲艺术电影界攻城掠地,将国际一线势头,维持到中国进入大片时代,回国后直接登顶宝座。
偏偏造化弄人,在他最美的时候,内地市场不需要他;待冠盖满京华,斯人已独憔悴。
(上世纪80-90年代,尊龙与陈冲赴欧洲宣传《末代皇帝》时期,尊龙35岁。)
(澄清一下:尊龙从未说过喜欢陈冲。独特的成长经历,让尊龙很难信任他人,也不习惯与人共枕。短暂的婚姻后,他独身至今,一生都在学习爱的能力。)
(2012年,尊龙出山拍摄《盛唐危机》,此剧中途流产,后来被范冰冰团队改成《杨贵妃》上映,帮尊龙躲过了“马震”。其实尊龙60岁后再度恢复气质,很适合演带有鲜卑血统的唐明皇。)
但尊龙应该不会在意这些。行过最长的路,品过最烈的酒,过过最淡的人生。曾经“对自己不宽容,对世界也不宽容”的他,千帆阅尽后说:
对他来说,缺憾是软肋,亦是铠甲。这是人类某种永恒的困境:“如果说为生存我必须改变,那么一旦改变,我就不是我。”本真与极致,正是这位孤儿演员矜贵气的源泉。一旦灵魂不再清冷,皮囊必随之黯淡。
拍完《乾隆与香妃》后,他已决定不再抛头露面。专注于做两件事——培养年轻艺术家、资助基础教育。他真的说到做到,在北美森林,他彻底放下,不再回头。
写作时倾注了感情,一个多月来,断断续续看了留言,多了一些补充性思考。多分析几句,写在下面:
总有人问,会不会有第二个尊龙?我想,答案是不会。他的样貌、气质、经历、内涵都过于独特,是时代造就也被时代湮藏的艺术家。他是为数不多的,“动态比静态美很多倍”的演员。
如果你同意美是整体,是神韵,是氛围刚刚好时最微妙的化学反应,那尊龙,恰好是“木头美人”的反面——
单看五官,也许99分;气质加持,便能到100分;再看他塑造的角色,往往起到数倍于颜值的加成,风华绝代,当如是;最后,当你读过他的访谈,了解过他的思想,真有不少人会坚信,再没有哪个演员能比得上他。
这男人仿佛谪仙下凡,《龙年》《末代皇帝》《蝴蝶君》三部经典,不过是他随手撒下的星尘。
尊龙曾说,希望自己是一个“无国界的艺术家”。可是傻瓜,“无国界”是一道窄门。
留言中有人质疑:为何尊龙总拍“外国人视角下的中国电影”?这个质疑可以衍生出许多其他问法:比如,为什么《末代皇帝》后尊龙逐渐销声匿迹?为什么尊龙在内地的知名度不高?尊龙的作品为什么不少被禁?等等。事实上也都有人问了,尽管,其中有些是伪问题。
个人认为,尊龙的独特性还在于,后世的人回望他,往往将其封神。但身处具体时代中的尊龙,恐怕也面临过颇多无奈与挣扎。
不少人坚信他是混血,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,退一步讲,至少他的“混血感”是挥之不去的。且无疑是混得最好的那种。但放入上世纪80-90年代,留给这张脸发挥的角色,太少了。
放在全是西人的电影里,若不是刻意以妆发修饰(如《辉煌时代》),尊龙的脸,一看就很东方。除非他在《情人》《艺伎回忆录》《伯爵夫人》上,每步都踩对,否则,好莱坞注定不会给一个亚裔很多机会。
“神作”如《末代皇帝》,人类影史上都寥寥无几。正当最好年龄的尊龙,又赶得上几部《龙年》?
2000年后,尊龙接演的好莱坞角色——如《尖峰时刻2》《游侠》《影月情缘》等,的确逐渐边缘化、功能性起来,且是高度类型化的。尊龙此前采访中说,这类电影like a pill,“像吃药一样,会让你感觉舒服些,但没有更多的意义”。
同一时期,尊龙自己选择将重心放在国内,是一个影响因素。遗憾的是,放在21世纪前后的内地影视剧中,尊龙的脸,又过于洋气。演古装戏和乡村剧,总带有咬噬性的格格不入。
有人形容,尊龙的眼睛“有种山河破碎的历史感”,加上一身清贵,是天然的“乱世佳人”。这张脸让一切悲剧变得可解释、可共情、可唏嘘,令人过目难忘。这是多少演员求之不得的状态,在尊龙仿佛“浑然天成,妙手偶得”。
但无论微服时的康熙,还是恋爱中的乾隆、米继红,没有一个气质是“乱世佳人”。从骨子里,他们配尊龙就不对。
尊龙可以塑造经典的喜剧形象吗?难。但绝非不可尝试——美剧中的小常就很OK。然而在内地,这种可能性近乎为零。
经由小屏幕上一次次地戏说和演绎,康熙与乾隆,已成为内地观众心中最接地气的几位皇帝之一。50多岁时的尊龙,诠释的方式却是把需要“祛魅”的角色“赋魅化”了。举手投足间,有些京剧的架势和西方的舞台剧感——这来自尊龙最主要的两种文化心理资源。
代入西方语境里,挑眉、耸肩、瞪眼,都是正常的喜剧操作。但放入内地古装剧,就会显得有些微的浮夸和造作。
他说:“很有意思,我从没在真的中国文化中长大,我是在中国的神话、传说、传奇中长大的。”“我的中国来自国粹,而不是日复一日的生活。”
这部分解释了尊龙对中国始终怀有的、某种一厢情愿的热爱,以及在诠释“纯中国角色”时,他的心理疏离和文化隔阂。
国际艺术家的成名路径,很多是扎根一种文化,进而“海上升明月”。进可攻退可守,尊龙偏偏不是。
普遍存在于当下的“香蕉人”或ABC的文化困境,20-30年前,早熟似的出现在尊龙身上。他是亲缘意义上的孤儿,也是文化认同上的。
在中美日社会,他均缺乏深厚根基,不得不借助黄美玉、宋怀桂等管道。在他当时能选择的范围内,留影在西方对东方的想象之中——尽管必须承认,外国镜头更“衬”他,有的作品即使剧情稀烂,尊龙的质感不输。
《末代皇帝》后的尊龙,眺望欧美,前程必然漫狭;回望内地,几乎无路可走;香港是他童年的伤心之地,无根无萍,黑道当持,他亦不可能扎根。
有。如果当年的他,野心勃勃又身段柔软,未尝不可能借着上升势头,在国际影坛攻城掠地——毕竟,亚裔角色少归少,彼时能达到尊龙水准的更少。他的美貌、天赋和努力,都是不世出的。只要他想,他完全有能力扮演“辟斧开山”的角色。
这个任性的孩子啊,不屑一顾于命运的慷慨。舞台剧、演唱会、经商、演喜剧、演小人物……90年代末起,他仿佛一个迫不及待进入人生体验场的孩童,用旺盛的好奇心和单纯到近乎透明的心思,向着各个他感兴趣的领域进军。
如果尊龙的志向,是在影坛上呼风唤雨,那么,他的确可惜——本质上,太少人会在原地等他。
假若丢了本真与极致,他也不会被后人视若珍宝。面对尊龙,粉丝们的要求变得再简单不过——快乐就好,他有这个权利。
漂泊了大半生的他,如果有个陶虹似的妹妹,有个求爱得爱的结局——即使短短几个月,也弥足珍贵。从这个角度看,《自娱自乐》对尊龙的意义,也许远在电影之外。
若放在今天的内地,一切银幕中的霸道总裁都不劳旁人,所有王亲贵胄均非他莫属。但今天,哪会有一个如此美貌的天赋型选手,能忍受10年童子功,再将命运的痛吻化作霞光万丈?又有哪位当红顶流,能在名利场上保持如他般的空灵与初心,让人们能够前赴后继地“始于颜值,陷于灵魂”?
仿佛一株绝美的植物,那时、那地、那刻的他,恰好开在了悬崖之巅。的确是窄门,但一切风光在险峰。
雌雄莫辨的、跨越东西方的美,不可复制的矜贵,典雅性感的英语,京剧的功底与身段……不可思议地在尊龙身上融为一体。若赶上他的花期,是你的幸运。
这样的美,初看,仿佛昙花一现。再看,那一瞬间的光亮,竟亮到令人挂怀至今。
有些艺术家,能够活在时间的深度里。这样的人,没有任何东西能真正地埋没他——包括命运,包括时间本身。